- 在偏遠地區.普遍有青壯人口外移、隔代教養的問題。
- 缺乏書、缺少文化刺激的孩子,幾乎 也就喪失了可以因為教育、脫離貧窮的機會。
- 3年前,《天下雜誌》教育基金會集合了企業 的力量,組成希望閱讀聯盟。
- 先從100所鄉鎮小學開始,贈送100本故事書和繪本,開 動全省閱讀巡迴車,協助偏遠地區學生閱讀。
- 這個行動,已經可以從一些孩子的身上,看到 閱讀所帶來的改變。
- 記得小時候曾住在澎湖馬公鎮.當時父親回到台北開會.我會特別開心
- 父親會利用回台時期.到台北街頭舊書攤購買很多圖書或兒童雜誌.再空運回澎湖
- 家裡除了家具以外.眼前所見最多的物品就是書.深深影響了我及我的孩子
-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- 2008年夏天法國奧賽美術館在台灣歷史博物館所進行的「米 勒」畫展,
-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曾經形容米勒有一雙農夫的手,眼睛卻可以看透別人 心靈的奧秘。
- 法國是藝術的殿堂,人才輩出,米勒為什麼可以被人所稱頌,所追尋呢?
- 上天成就了米勒!
- 古人常說:其畫如人,從畫中可以看出畫家下筆的思維,這樣的哲理也同樣印證在西方的世 界。
- 「拾穗」這幅畫是米勒四十三歲的作品,那時他已經搬到鄉下,非常貧苦,因為付不出 米店的錢,只好把「拾穗」這幅畫賣掉,
- 米勒死後三十年,一位美國收藏家看到這幅畫,感 動的直掉眼淚,以十萬法郎買走這幅畫。
- 其實,米勒二十六歲時,就已經在巴黎畫壇嶄露頭角,當時流行畫貴族的肖像畫與女性的裸 體畫,可以賺到不少錢。
- 三十三歲的時候,米勒決定自己要為永恆而畫,除了畫畫,他還得 下田耕作,賺錢養家。但他的妻子說,只要孩子不餓死,我自己是不怕吃苦的。
- 米勒常畫大自然,對人物的安排則大多是生活在天地之間,大自然與人物相互平衡。
- 畫中的 人物十分謙虛與卑微,動作也是保守而樸實的,從畫中,我們可以看到米勒並沒有著重於人 的情緒或表情;
- 而當時,米勒的生活是很貧窮的,但從他的作品中,我們看到的是安貧樂道 。
- 一幅畫跟畫家的思想是有關係的。米勒小時候常跟祖母生活在一起,祖母會告訴他一些善良 的小故事,
- 在知道米勒有繪畫的天賦之後,祖母告訴米勒:「你,要成為一個好的畫家,首 先,你得是一個善良的人。」
- 米勒的祖母非常虔誠,她也把這種精神傳給了孫子,而敬重造 物主的思想也在米勒的作品裡,忠實的呈現出來,也因此,他的畫才能這麼感人。
- 這次來台灣的米勒畫作,一共有十六幅。除了台灣歷史博物館之外,金門將有複製畫展出, 而奇美博物館也開放館方的米勒收藏畫作。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- 什麼是「生活美學」。我們來到蔣勳位於台 北縣八里的家,看看他是怎麼過生活,怎麼從家居生活中發掘美對美的感動。
- 第一次接觸蔣勳教授是在師專時.當時教授在東海大學擔任美術系主任
- 當時他談的是"美學".......影響我日後的生活方式
- "藝術生活化.生活藝術化".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- 看到第一段"發自內心做出的菜最好吃".................
- 不禁讓我想起第一次在家做飯給父母吃.雖然我已經忘記當時自己有多大
- 永遠都忘不了當時父親的表情
- .................
- 有時候上完課回家晚了.大女兒已經把晚餐做好了
- 更能夠體會當出當年父親內心的感受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- 八年來,亞洲華語流行音樂的主旋律是周杰倫。
- 「亞洲小天王」的封號,代表他未滿30歲的年紀,卻不足以象徵他在娛樂界的影響力。
- 究竟周杰倫的本事打哪來?他光環底下,付出過什麼努力?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Ruth Ai-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